• <li id="yyyy8"><table id="yyyy8"></table></li>
  • <tt id="yyyy8"><table id="yyyy8"></table></tt>
  • <li id="yyyy8"><table id="yyyy8"></table></li>
  • 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社會民生

    52年不停歇 七旬老人將家鄉“刻”進相機

    董童
    2022年12月19日16:50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取景,對焦,拍照。52年來,秦丙和帶著他的相機走遍了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的大街小巷。

    第一次與攝影“邂逅”,是1966年,秦丙和15歲。那年夏天,潞城照相館的攝影師為他們班級拍攝了一張畢業紀念照。為了給同學們省錢,教導主任帶著秦丙和,用找攝影師要來的底片沖洗了50多張照片。

    “照相館洗一張照片要8毛錢,我們自己洗只要2毛錢的成本?!鼻乇突貞?,“每張膠片都要放在顯影液里顯影,再放進定影液里泡幾分鐘,最后撈出來泡進冷水里,5分鐘換一次水,換12次就洗好了。我當時幫著打水、換水、看膠片,覺得很有意思?!?/p>

    打那以后,秦丙和迷上了攝影。1967年,來走親戚的姨父帶著一臺“華山牌135相機”,他第一次摸到夢寐以求的相機。在姨父的指導下,秦丙和給妹妹拍了張照片,“當時我妹妹一歲多點,穿了條小裙子站在窗戶前,我對著她拍,洗出來一張郵票大小的黑白照片?!?/p>

    1972年,秦丙和擁有了人生中第一臺相機,“我花了72塊5,買了一臺‘上海牌202相機’。又狠狠心,一口氣買了3個膠卷,一個1塊8毛3,差不多是我3天的生活費?!?/p>

    看說明書、買書、看報紙,跑大街小巷、幫人拍照片,有了相機的秦丙和就這樣開始了自己的“攝影之路”,并樂此不疲?!拔屹I的第一本書是《怎樣攝影》,印象最深刻的一本是《攝影用光》。除了看書還看新聞、看電影,一開始就是看著別人的作品模仿著拍,慢慢的自己也有想法了?!?/p>

    中華大街修了個中國銀行、第一個民營焦化廠營業、大大小小的電廠......哪里有新變化,哪里就有秦丙和的身影,“大小企業我都走遍了,幾乎每個企業我都留下了照片?!?/p>

    “2017年,修訂潞城市志的時候,我和市志辦的工作人員天天下鄉,幾乎走遍了潞城,各個村子都留下了照片?!碧崞鹇撼堑淖兓?,秦丙和感觸頗深,“近十來年潞城變化很大,生活越來越好,安暖氣、鋪設自來水管道,我都拍了大量照片。2005年我拍攝的一張潞城全景圖里,十層以上的高樓寥寥無幾,現在滿大街都是高樓大廈?!?/p>

    “當時我也想不到,這一拍就是52年?!睍r光流逝,城市早已變了模樣,秦丙和積累下來的近3萬張照片,成為了這座城市珍貴的記憶。

    秦丙和常說,自己這輩子就沒和潞城分開過。他出生在衙道街,在神泉村生活8年,初中在潞城一中就讀,后來在當時的“潞城市工商業聯合會”工作,現在住在甘林路,孩子也在潞城工作......他在這里出生,在這里長大,在這里立業成家?!坝涗浵逻@座城市的變遷,是我對這座城市的一種情感表達方式?!?/p>

    從一片片房頂上鋪著油氈、壓著磚頭的老舊平房,到一幢幢紅磚青瓦的二層小樓,再到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從一條條狹窄的胡同到一條條寬闊的新馬路;從潞城市到潞城區......52年的時光,被秦丙和“刻”在了一幅幅攝影作品里,成為了屬于潞城的“城市記憶”。秦丙和說,以后要是有年輕人好奇“以前的潞城是什么樣子”,至少可以通過他這些年拍的照片里找到答案。

    “肯定還要接著拍?!比缃?,秦丙和再次更新攝影設備,用上了無人機,“用照片留下這座城市的面貌,是熱愛、也是責任?!保ㄒ曨l:平路路、王日堯)

    (責編:董童、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91综合专区国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