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yyy8"><table id="yyyy8"></table></li>
  • <tt id="yyyy8"><table id="yyyy8"></table></tt>
  • <li id="yyyy8"><table id="yyyy8"></table></li>
  • 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人民日報看山西

    聽戲曲、種藥材、探非遺,山西各類學校為學生定制——

    跨越千年的文化“課程表”(在一線)

    本報記者 何 勇 付明麗
    2024年12月01日09:0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民日報》(2024年12月01日 第 05 版)

           走進山西長治市潞州區下南街小學,濃厚的中醫藥文化氛圍迎面而來。

      中草藥種植園里,栽種著連翹、黨參等30余種中草藥。教學樓里,隨處可見中醫藥文化介紹、中草藥標本。

      教室內,一堂中醫藥文化體驗課正在進行。長治市中醫研究所附屬醫院的醫生站上講臺,展示了推拿等中醫技法。

      長治市是中藥材的重要產區。2021年起,下南街小學與長治市中醫研究所附屬醫院聯手建立了當地首個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科普基地。3年來,學校與院方合力打造環境文化、編制系列教材、開展實踐活動,構建起中醫藥文化校本課程體系。

      “給小學生講清楚什么是傳統中醫藥文化,難度不小?!毕履辖中W校長趙鐵光介紹,學校努力將中醫藥文化融入學科教學、課后服務、研學活動中。比如,五年級的美術學科項目學習中,教師把“中醫藥圖譜繪畫”定為主題;中草藥種植園里,每盆花草都由學生領養,春天種藥材,秋天做標本;學校還打造“節日課程”,端午節制作香囊、冬至包餃子話養生等?!叭缃?,中醫藥文化已經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壁w鐵光說。

      山西是文物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省,中醫藥、戲曲、古建等文化資源豐富。山西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全省大中小學立足校情、貼近學生,圍繞非遺文化、紅色文化等構建校本課程體系,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育人效果有效提升。

      夜幕降臨,山西師范大學戲曲文化園內,一座磚木結構的仿古戲臺燈光亮起,戲劇文化周好戲連臺。晉城市澤州縣丹川上黨梆子劇團傾情演繹經典劇目,唱腔高亢,余味悠長,讓臺下師生感受到地方傳統戲劇的獨特魅力。

      與劇團同臺表演的還有學校文藝社團“晉風社”的學生?!拔覀兪且粋€傳播戲曲文化、宣揚戲曲魅力的青年社團。在豐富的社團活動中,同學們從欣賞者變成傳承者、傳播者,通過志愿服務等,讓更多人了解戲曲、愛上戲曲?!睂W生董鑫說。

      山西師范大學戲劇與影視學院院長王潞偉介紹,學院先后對100余個劇種進行了系統調查研究,出版40部戲曲文物相關專著,培養了139名博士研究生、1200余名碩士研究生。

      據悉,山西創建了110個高校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傳承項目包括民族民間音樂、美術、舞蹈、戲曲等,充分發揮高校文化傳承創新的優勢與作用。

      “學生對非遺的興趣和熱情超出預期?!鄙轿鲙煼洞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喬瑞介紹,2022年以來,學院300余名學生走訪非遺傳承人和非遺工作者100余人,整理訪談實錄近50萬字。

      運城市新絳縣以“思政+研學”為抓手,打造包括名勝古跡、中國傳統節日館、二十四節氣館等在內的傳統文化專線;山西大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定向培養文物全科人才,幫基層文?!鞍迅糇 薄陙?,山西大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為學生定制跨越千年的文化“課程表”,著力在青少年心中筑牢文化根基,讓三晉文化煥發青春光彩。

      

    (責編:武笑、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91综合专区国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