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yyy8"><table id="yyyy8"></table></li>
  • <tt id="yyyy8"><table id="yyyy8"></table></tt>
  • <li id="yyyy8"><table id="yyyy8"></table></li>
  • 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人民日報看山西

    金臺觀晉 | 4000年前,山西先民如何斷定冬至日,二十四節氣起源于襄汾?

    人民日報客戶端山西頻道 付明麗 何勇
    2024年12月21日11:24 |
    小字號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俗話說,冬至大如年。這一天,也是民間重要節日,北方吃餃子、江南吃湯圓、姑蘇冬釀酒……很有儀式感。

    2016年,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說起二十四節氣,南方人會說“不準”,東北人也感覺不那么準。

    而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尤其是在山西,那叫一個準!

    每到節氣節令,“二十四節氣在山西太準了!”的話題總會引發網友熱議。

    網友評論截圖

    的確,山西四季輪換幾乎卡著二十四節氣的節奏,清明時節雨紛紛;一到立秋當天,風立馬就涼了;今天冬至,溫度比昨天降了好幾度。

    這不奇怪,因為二十四節氣本來就發源于黃河流域,尤其是山西南部(晉南)是二十四節氣的重要源頭之一。關于二十四節氣起源地,山西襄汾、以河南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等在歷史和考古中得到廣泛認可。

    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和完善,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據專家考證,二十四節氣最早記載見于《尚書·堯典》。文獻中最早完整記載二十四節氣的是西漢的《淮南子·天文訓》。

    春秋時代,制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等節氣。秦漢年間已完全確立二十四節氣。漢武帝時期,“二十四節氣"被納入《太初歷》作為指導黃河流域農事的歷法補充。

    二十四節氣是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為一年,將地球繞太陽運行一周的軌道分為360°,春分為0°,以后每15°為一個節氣,共24個節氣。

    我國節氣產生最早的實物證據還要看最近爆火的山西陶寺遺址——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四大早期都邑性遺址”之一。在4000多年前,生活在晉南一帶的陶寺先民已利用觀象臺,初步掌握了節氣規律,用來指導農事活動。

    在陶寺遺址,考古發現了大型夯土建筑觀象臺,很可能正是古代文獻中所言觀象臺遺跡。曾擔任“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項目負責人的專家王巍曾指出,陶寺觀象臺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精密天文觀測遺跡。

    陶寺觀象臺

    觀象臺復原后,13根高達5米的夯土柱圍成一個半圓形,形成12道觀測縫,中心有一個圓形觀測點。站在觀測點向東望去,隱約可以看見塔兒山,那是太陽初升的方向。

    12月21日,一大早,襄汾縣居民齊聚觀象臺,觀看陽光從右側第二個縫隙射出。

    陶寺遺址的考古工作者聯合天文學家,在兩年多時間里,反復求證、模擬觀測,得出結論:

    特殊節氣節令,太陽會從某個觀測縫中穿過打在觀測點上,觀測點、觀測縫和太陽剛好成一條直線。冬至,日出光束從第2道柱縫透出;春分或秋分時節,從第7道柱縫透出;夏至日,從第12道柱縫也就是最后一道柱縫透出。

    陶寺觀象臺冬至日。來源: 山西經濟與科技頻道

    陶寺觀象臺夏至日。圖源:山西日報

    除冬至觀測縫和夏至觀測縫一年僅用一次,其余各縫均用兩次,由此推算陶寺文化時期一個太陽年共有20個節令。這也是傳統二十四節氣的主要源頭。

    同時,考古工作者也發現一個現象:現代冬至日出并不在2號縫的中線位置升起,而是2號縫中偏北的位置,日面有一部分被北邊的柱子擋??;現代夏至日出時,也有一半被12號縫南面的柱子擋住。據天文學家解釋,這是因為4000多年來黃赤交角發生變化,這種偏差恰恰說明了觀象臺當時的精準。

    陶寺遺址博物館文博副研究館員劉甜詳細講解了陶寺先民根據觀象臺測量節氣的原理。

    令考古人員興奮的是,這20個節氣中有一個節氣與當地百姓的生活習俗息息相關。在陶寺當地,清明節4月1日是正日子,時間比日歷上清明節早了。

    為什么提前?因為陶寺觀象臺東8號縫是上半年3月28號日出,比現在清明節要早,這一民俗延續至今。

    陶寺遺址觀象臺測出的20個節令,是目前已知較早的太陽歷之一,展示了中華文明的早期天文觀測技術,印證了《尚書·堯典》中記載的“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除了觀象臺,陶寺遺址還出土了中國古代主流的天文歷法觀測儀器——圭表,即出于陶寺中期王族墓地內最大的王墓IIM22的圭尺和早期貴族墓葬M2200的立表。

    圭尺

    圭尺是一件黑、綠、紅三色相間的漆木桿,復原長度187.5厘米;立表也是一根木質桿,其上殘存有紅色顏料,全長225厘米。

    立表

    圭表可以測量太陽影長。測量時,圭尺平放于地,立表垂直于地。正午時刻,太陽照在立表上,投下的影子被圭尺上的刻度標記出長短。夏至日影最短,冬至日影最長,春分秋分晝夜平分,影子也是地上標尺的一半。

    圭表測日影

    陶寺觀象臺觀測日出方位和圭表測量正午日影兩種方法相輔相成,一同確保天文歷法的準確度。

    歷法的制定服務于國家的治理,與宗教、農事活動密切相關,成為陶寺邦國王權的科學軟實力的最直觀體現。

    盡管現代社會,農業生產已經高度現代化,但節氣文化一直溫潤和滋養著人們的生活,并在傳承中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金臺觀晉”是人民日報社山西分社著力打造的新媒體品牌專欄。我們努力以人民日報的大格局觀察山西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布局,努力呈現一個真實客觀的山西。

    統籌:何勇

    本期策劃:何勇

    文字:何勇 付明麗

    視頻:付明麗 董童 劉利平 王筱

    出品:人民日報社山西分社

    投稿郵箱:rmrbsxfs@163.com

    (責編:段思齊、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91综合专区国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