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yyy8"><table id="yyyy8"></table></li>
  • <tt id="yyyy8"><table id="yyyy8"></table></tt>
  • <li id="yyyy8"><table id="yyyy8"></table></li>
  • 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要聞

    從“煤鐵之鄉”到“光機電之城”

    ——晉城市積極探索資源型城市轉型路徑

    2025年06月09日08:58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踏入晉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映入眼簾的是鱗次櫛比、氣勢恢宏的標準化廠房。眾多光機電企業在此落地生根、發展壯大,欣欣向榮的景象勾勒出光機電產業蓬勃發展的壯麗畫卷。

    在這里,每分鐘有200個精微光學鏡頭誕生,每天有10萬件手機機構件下線,每月能產出90億顆LED燈珠。2024年,園區光機電產業總產值突破700億元,增速在全市新興產業中獨占鰲頭。目前,晉城經開區通過視覺系統、新材料、人工智能“三條特色產業鏈”,匯聚起130多個企業項目,“1+130”光機電產業集群已然成型,成為全市增幅最大的新興產業。

    素有“煤鐵之鄉”美譽的晉城市,發展光機電產業并非偶然。一方面,富士康等企業多年的深耕積累了一定的產業基礎,為后續產業升級與拓展筑牢根基。另一方面,該市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在市場區位上,地處晉豫兩省交界,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交通便利,市場輻射范圍廣;在人力資源方面,整合10余所職業院校成立光機電職業教育集團,并在高校設置相關專業,每年可培育大量專業人才,同時通過柔性引才政策,吸引7位院士、93位博士入駐,充實科研力量;在能源價格方面,憑借豐富的煤炭、煤層氣資源,光機電產業能享受相對低廉的水電氣價格,降低了生產成本。

    晉城市多方發力、精準施策,加大政策扶持,推動光機電產業集群化、高質量發展。市委市政府按照系統、集成、整合的理念,對標一流地區,持續推出改革創新、金融服務、人才支撐等8方面128條政策舉措,提供資金支持近30億元,有效解決了“職能定位”“有錢干事”“有權干事”等制約開發區發展的瓶頸問題,從頂層設計和制度創新為光機電產業高質量發展搭建起了四梁八柱、筑牢了發展根基。

    2024年,晉城經開區用改革的辦法破解發展難題,創新出臺“以投促進24條”“風險補償28條”“加力20條”“創新10條”“市場化服務運營6條”等產業發展政策,形成“多元化投融資體系+全生命周期創新體系+系統化產業政策體系+市場化運營服務體系”四維支撐,推動招商引資向專業化、精準化轉型。聚焦光機電產業,積極探索“駐點招商、產業鏈招商、基金招商、場景招商、成本招商、飛地招商、中介招商”等七種模式,建立“招落一體”工作機制,加速推動招商引資取得實效,推動光機電產業集鏈成群的同時,嚴控項目質量,建立“一院三專家”評審機制,確保項目含金量。

    聚焦多項關鍵要素持續發力,打造產業生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晉城經開區建成“五縱四橫一環”路網、配套“水電氣暖新基建”六張網絡,累計完成硬件投資30億元。推進“雙標”建設,建成標準地2000余畝、標準廠房200萬平方米,涵蓋百級、千級等超凈生產需求,累計完成投資50億元。積極優化產業生態,從富士康“一棵大樹”,到以機器視覺系統為核心的“眼睛”和以硬質合金材料為基礎的“牙齒”兩個細分領域,再到視覺系統、新材料、人工智能“三條特色產業鏈”,5年集聚項目130余個,形成了以富士康為龍頭的“1+130”光機電產業集群。集聚CNC及模具加工設備6806臺,SMT產線111條,注塑機485臺,本地配套率達到70%。晉城經開區還將持續聚焦智能家居產品,全力打造“消費品特色園區”,利用現有產業基礎,分析智能家居的主要零件、部件和整機,培育形成五條產品短鏈條,通過打通區內“內循環”,加快產業鏈抱團取暖、協同發展步伐。

    如今,晉城光機電產業園區已構建起脈絡清晰的產業發展體系。晉城經開區正以綠電園區、國際合作園區建設為突破口,通過政策扶持、基建升級、招商提質、配套完善的“四輪驅動”模式,全力向光機電產業創新高地與開放合作標桿邁進。

    晉城的發展愿景不僅局限于成為區域性光機電產業中心,更著眼于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光谷”。這一產業轉型實踐,正是資源型城市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的生動縮影——從依賴煤炭資源的傳統發展模式,轉向擁抱科技創新的新賽道;從單一企業的單打獨斗,到產業集群的協同發展。晉城用實踐證明:傳統工業城市只要找準轉型方向、精準施策發力、堅持創新驅動,就能夠在新興產業賽道上跑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孫宇佳)

    (責編:武笑、麻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91综合专区国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