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yyy8"><table id="yyyy8"></table></li>
  • <tt id="yyyy8"><table id="yyyy8"></table></tt>
  • <li id="yyyy8"><table id="yyyy8"></table></li>
  • 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本網關注

    行進中國|古人如何給壁畫上色?

    人民網“行進中國”山西調研采訪團?
    2025年06月14日13:02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古人如何給壁畫上色?6月9日,“行進中國”山西調研采訪團的記者們帶著疑問,走進云岡研究院壁畫修復室,壁畫修復師戴宇翔正用棉簽蘸取特殊溶液,輕輕擦拭著北魏壁畫的斑駁表面。這一幕,恰似千年前古代工匠研磨礦物顏料的現代回響——當青金石粉末遇上丙烯酸加固劑,一場跨越時空的色彩守護之旅正在上演。

    戴宇翔正在修復壁畫。人民網 張超寧攝

    戴宇翔正在修復壁畫。人民網 張超寧攝

    “古代工匠在壁畫上色時,采用的是純天然的礦物顏料。藍色取自青金石,綠色源于綠松石,紅色用朱砂,黑色則以碳為原料?!贝饔钕柚钢@微鏡下的顏料樣本介紹,這些礦物質經研磨成粉后,無法直接附著于墻面,就像和面要加水,礦物粉末必須靠膠結材料才能附著在墻面上。

    色彩豐富的礦物顏料。人民網 馬夢迪攝

    色彩豐富的礦物顏料。人民網 馬夢迪攝

    古人使用的膠結材料一般分兩種,植物型的桃膠或動物型的骨膠。將膠塊熬化后按比例混入礦物粉末,制成具有黏性的顏料,方能在壁面上繪制出絢爛色彩。

    隨著時間流逝,有機膠結材料會老化分解,導致壁畫顏色斑駁甚至剝落。這便是我們如今看到古代壁畫色彩殘缺的重要原因。

    待修復的壁畫。人民網 馬夢迪攝

    待修復的壁畫。人民網 馬夢迪攝

    “如果說顏色斑駁、剝落是壁畫的‘皮膚病’,空鼓就像壁畫的‘心?!??!贝饔钕椟c開平板電腦上的探地雷達圖像,引領我們探索礦物顏料與科技修復的跨界密碼,“三維掃描有一個基準線,顏色比較深的地方高于壁畫的平面,懷疑下方可能會有空鼓?!?/p>

    在傳統修復中,工匠靠手指叩擊聽聲判斷空鼓,如今科技讓“病情”可視化——修復師會結合多種技術手段得出的分析檢測數據,判斷壁畫是否空鼓;雷達回波數據會生成三維模型,指導修復師在0.5厘米到0.6厘米的精度下鉆孔灌漿。

    修復臺上,一支“絞牙”狀工具正在作業——通過微型液壓裝置,將含有丙烯酸溶液的灌漿料注入空鼓縫隙?!斑@相當于給壁畫做‘微創手術’,材料是仿造古代地仗層的碳酸鈣與黏土配比?!贝饔钕枵f,2020年到2021年修復云岡石窟羅漢堂時,這套“古方+新技術”讓20多平米的空鼓壁畫重獲穩固。

    在壁畫修復工作中,除塵、清洗、病害治理、顏色層滲透加固......在殘留的畫面中探尋當年的畫師如何落筆,每個步驟都像是與歷史“對話”。

    “我們現在正在修復的壁畫,是大同地區4年前考古發現的一個北魏時期的墓葬壁畫,當時配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進行了搶救性挖掘——對早期已經坍塌掉的部分壁畫,采用考古式的方式提取,之后開始細致地修復?!贝饔钕杞榻B,4年時間只完成了部分修復,預計還要兩年才能完成整體修復。

    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從搶救性修復邁向預防性保護,不僅是理念的重大變革,更是對文化傳承的深度詮釋。當前,云岡石窟從本體保護轉向預防性保護、精細化維護。

    未來,文物保護工作將繼續深化預防性保護理念,“我們既是文物醫生,更是時空翻譯者?!贝饔钕枵f,古人用礦物顏料寫下的色彩密碼,正在現代科技的解讀中,向世界講述著中國文化的千年傳承。(劉紅、馬立明、桑莉媛、麻潞、趙芳、武笑、盧鵬宇、董童、張超寧、馬夢迪)

    (責編:安霄雨、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91综合专区国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