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yyy8"><table id="yyyy8"></table></li>
  • <tt id="yyyy8"><table id="yyyy8"></table></tt>
  • <li id="yyyy8"><table id="yyyy8"></table></li>
  • 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山西要聞

    以水為脈繪就生態新畫卷

    ——陽泉市系統“治水”推動水環境持續改善

    2025年09月18日08:30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太行山下,滹沱河畔,陽泉依山水而建,桃河、南川河滋養著一方百姓。這里曾因水而憂,街巷污水橫流、河道淤積堵塞、河岸黑臭難聞,讓“親水而居”成了奢望。如今因水而興,正書寫著“以水為脈”的生態振興新篇。從西嶺村的污水管網到娘子關的碧波竹筏,從南川河的濕地飛鳥到城鄉間的清水綠岸,水,從曾經的“痛點”蛻變為發展的“脈動”。

    清晨的陽光灑在平定縣巨城鎮西嶺村的“龍湖”水面上,波光粼粼間,水鳥掠過蘆葦叢,岸邊青石鋪就的步道上,村民們正伴著鳥鳴散步。

    “要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我們從最基礎的人居環境抓起?!蔽鲙X村黨支部書記張秋祥說,村里系統推進環境治理,鋪設污水管道、自來水管道1.2萬余米,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這一舉措徹底解決了生活污水直排問題。

    為鞏固治理成果,西嶺村創新推行“以工代賑”保潔機制,吸納低收入村民參與河道保潔、垃圾分類等工作。村里還實施“一核兩圈”綠化工程,以村中心的“龍湖”為核心,外延種植經濟林核桃樹,內環種植松柏樹,累計植樹30余萬株,森林覆蓋率超70%,獲評國家級生態文化村。如今的西嶺村林帶環繞、山光水色,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打卡。今年全村已接待游客7000余人次?!坝慰蛠砹?,農家樂火了,土特產不愁賣了,這山真成了咱的‘金銀山’?!睆埱锵闈M臉笑意。

    “以前溫河這一段,淤泥堆得快與岸齊平,夏天雜草瘋長堵河道,汛期一到,水就漫上岸,岸邊的玉米地年年遭殃?!逼蕉h水利局河湖長制管理服務中心主任郗田文指著眼前清澈的河道,回憶起治理前的景象仍唏噓不已。

    平定縣農村水系綜合治理項目聚焦桃河、溫河兩條主要河流,打出“清淤疏浚+岸坡整治+生態修復”組合拳。項目累計完成河道清淤疏浚46.3公里,相當于為河流“打通血脈”,讓水流更加通暢;對8.69公里岸坡進行生態整治,采用格賓石籠、生態袋等柔性護岸技術,既防沖刷又保綠意;新建13座生態堰,形成14.3萬立方米的生態蓄水量,讓河道“解渴”的同時,打造出層層疊疊的水景景觀。

    “以前,景區是景區,村子是村子,河水是‘隔離帶’;現在水系一治理,景區和村子連起來了,河水成了‘連接線’?!臂镂恼f。平定縣農村水系綜合治理項目巧妙將水系治理與文化旅游融合,把娘子關核心景區和沿線傳統古村落“串珠成鏈”,形成整體連片效應,有效擴充娘子關景區旅游范圍、提高旅游體驗,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南川河被平定人親切地稱為“母親河”,曾面臨著嚴峻的生態挑戰。它緊靠平定縣城,沿河兩岸村莊、社區眾多,人口密集,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排放使得河水污染嚴重,水質惡化,水體散發著難聞的氣味,河中生物種類和數量急劇減少,河流的生態功能和景觀功能喪失。

    為了讓南川河重煥生機,平定縣在西郊村實施了南川河人工濕地生態治理工程。山西華通藍天環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衛東介紹,南川河人工濕地的“凈化魔法”,就藏在環環相扣的工藝流程里。

    “項目每天要‘消化’3萬立方米的來水,其中2.5萬立方米來自污水廠尾水,5000立方米來自南川河河道?!睆埿l東說。這些水首先要經過嚴格的預處理關卡——河道來水先進入混凝沉淀系統,通過沉淀消除懸浮物和老窯水的影響,如同給污水“初步洗臉”;隨后與污水廠尾水匯合,通過配水渠均勻分配到5個獨立的濕地單元,開啟深度凈化之旅。

    目前,濕地已完成設備調試并注水運行,渾濁的污水進入濕地后,經格柵過濾、沉淀凈化、植物根系吸附、微生物分解等多重作用,逐漸變得清澈透明。監測數據顯示,經濕地凈化后的水質中,COD、氨氮、總磷等指標已能穩定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Ⅳ類標準,南川河河道斷面水質得到顯著提升。(王馨梅)

    (責編:張婷婷、麻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91综合专区国产在线